【植物】植物园与植物迁地保护


植物园以引种收集、栽培多样化的植物为主要特色, 它与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 虽然我国历史上传说的被国际上认为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植物园雏型, 但以植物学为指导的植物园建立都始于欧洲, 它们成为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 目前世界上已建立有约1600个植物园和树木园, 收集栽培了约75000种植物(P.H.雷文, 1989年), 占世界植物区系成分的25%, 其中有12000~15000种濒危植物(WR1, 1992年) 。 我国以现代植物学为指导的植物园建立于20世纪初期, 为数不多, 且由于战乱和经济落后而时办时停, 规模不大 。 20世纪50年代则由中国科学院兴办了10多个植物园, 虽然现在全国已有140多个植物园, 它们仍是我国的骨干植物园, 如被誉为中国撍拇竺皵的北京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南京植物园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 它们都成为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植物学研究基地(佟凤勤等, 1997年) 。 据初步统计, 在我国植物园中除引自国外的外, 栽培着中国产的植物约17000种, 占中国区系成分的60%多(许再富, 1997年), 其中属于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32种, 占全国389种的85% 。 由此可见, 植物园(和树木园)已成为植物尤其是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 。
( 一)植物园的历史发展与机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植物园二三百年的历史里, 世界植物园都广泛引种、栽培植物种类, 既为植物学研究服务, 又为发展园艺植物、农作物、药用植物、工业原料经济林木等以及为保护世界植物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 此外, 也发展了植物学知识的科学普及荼 。 后来, 其中的农作物、经济植物和林木等有关科学研究则逐渐被后起的专业研究机构所替代, 使无 的发展停滞不前, 仅保存了具有传统优势的植物学和园艺学等的研究工作 。 这样, 植物园在 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上的潜在作用也经常被忽视(WR1, 1992年) 。
在近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则加快了资源的消耗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 。 到了60~90年代, 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 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出现的“贫困—环境退化—更贫困”的“恶性循环”和西方世界在70年代所爆发的“石油危机”等重大事件已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和“增长的局限”的传统发展观—“增长观”受到了挑战, 而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同时,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使经济增长能建立在稳定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基础上进行, 从而确保人类的福利能得到真正提高的“协调发展观”便应运而生 。 1972年, 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了“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出应当在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解决”的观点 。 这是人类对待“环境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 。 由于这些观点不可能在短期内被人所接受, 所以欧洲一些国家和一些政府支持的植物园, 它们在引种、保存珍贵植物和在向公众宣传“环境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政府和公众的理解, 也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它们在70年代曾一度面临被取消的危险 。 1974年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建立了一个“受威胁植物委员会”(TPC), 后来改为“受威胁植物组织”(TPU), 开始了世界受威胁植物信息收集的协调工作 。 1975年和1978年, 在英国邱皇家植物园、爱丁堡植物园先后举行了两次以植物园保护稀有、濒危植物为内容的国际会议 。 植物园在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上的历史实践和重要贡献才逐步被人们肯定 。 这样, 从80年代开始, 世界上包括我国的植物园就逐步挑起了稀有濒危植物保护及其研究的历史新重担, 1984年IUCN与WWF一起组织了“植物保护运动纲领”, 提出了“抢球植物就是拯救人类本身”(Saving the Plants that Save Us)纲领, 提出了6个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