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稀有濒危植物回归的方法与技术


【植物】稀有濒危植物回归的方法与技术

文章插图
稀有、濒危植物的回归也称为“再引种”(re-introduction) , 是把经过迁地保护的人工繁殖体重新放回到它们原来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中去 。 这种方 法是联系稀有濒危植物过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一座重要桥梁 , 也是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的最终归宿 。 由于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 , 回归是稀有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的一种重要的辅 助方法 , 所以这年来国际上已有不少的研究机构从事这个新领域的研究(Howell,1911年;Ma under,1992年;Pottinger,1993年) 。 为了指导植物园植物回归工作 , 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 BGCI)在1991年和1992年通过数次国际研讨会 , 编辑了一本《植物园的植物回归手册》 , 并于1995年正式出版(Akeroyd,1995年) 。 IUCN-SSC在1998年又编印了《物种回归指南》一书(I UCN/SSC , 1998年) 。 可见稀有、濒危植物的回归日趋重要 。
(一)植物回归的目标和条件有一种认识提到:“被重新引入自然生态环境的动物面临着行动上的困难 , 而植物不会遇到(Glowk etal.,1994年)” 。 其实植物的回归与动物一样面临着很多问题 。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 植物间及物种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 一个较稳定的植物群落通常不容易接受一个新物种或即使原来属于该群落的物种 。 稀有、濒危植物 , 它们之所以稀有或濒危 , 主要就是它们在演化过程中存在着某些脆弱环节而不能适应人类的干扰和生态环境的迅速变经 。 而且经过人 工长期迁地栽培后 , 它们往往失去了一定的撘靶詳 , 尤其是它们的繁殖和自我防卫的能力 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 所以稀有、濒危植物与动物一样 , 对其回归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
1. 植物回归的目标
植物回归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法 , 它的目标是两个方面 , 一是对回归自然生态系统而言 , 另一方面是对物种本身而言 。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 , 通过回归应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 增强其群落的稳定性 , 而不是加速自然生境的退化或对其动植物种群的破坏 。 对于回归的稀有、濒危植物而言 , 它们应是能适应其回归的自然生境 , 并且能够自我维持(self-sustaing ing),正常繁殖其后代 , 成为该群落中的成员并参予其生态系统功能(functioning ecosyste m)(Akeroyd,1995年) 。
2. 回归的生境要求
1984年IUCN对于植物回归的生境提出了要求 , 即(1)回归应在那些灭绝的根本原因已被解除的地方进行;(2)回归应只在那些物种所需要的生境都被满足的地方进行;(3)回归必须只有 当减少的原因大部分解除的时候才能尝试(刘宏茂译 , 1990年;Meredifh,1990年) 。 为了保证回归的稀有、濒危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 使它们在生境中能自我维持 , 最好是选择它们原来的生态系统的群落 , 这样成功的把握较大;假如原来的群落不复存在 , 则要尽量选择与原来的生态系统相似的群落或生境 。 而对于那些由于原来生境的变化而使其生长、发育受阴的种类 , 即使在原群落中回归了 , 它们还可能处于稀有或濒危的态的 。 如本书前面(第一章(一) , 3.)所提到的山红树 , 必须在适生地区中选择其种子成熟期间(10~11月)及种子生命力保存期间(11~5月)分别具有它种子萌发的必需温度和幼苗生长(子叶展开前)的必 需湿度条件的群落中进行回归 。 同样 , 对于前面所提到的黄牡丹 , 必须在适生地区中选择那 些在种子成熟(9月)后具有较低温度(-2~-5℃)和具有较湿的条件 , 使其种子能通过低温解除休眠和使种子较高的含水量而不易失活 。 这样 , 当这些植物的回归达到繁殖年龄后 , 它们 就能在有利的生境中自我更新 。

推荐阅读